讓組織生活“活”起來

發布時間:2023-05-21作者:    文章來源: 浏覽次數:

  (通讯员 沈竹)518日,在世界第17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日前夕,湖南师范大学PP电子学院藝術設計系教工黨支部聯動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開展了別開生面的“體驗文化遺産,樹立文化自信”主題黨日活動。省文化館(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黨委委員、工會主席胡敏,非遺保護辦公室主任宋婷娟,工程與設計學院黨委書記梁勇等參加了活動。黨支部組織委員沈竹主持活動。

梁勇对来自相助单元的同志們体现接待。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掩护有着诸多重要论述。藝術設計系教工党支部将党建事情和專業緊密結合,在與省非遺保護中心的聯動中,探討如何學習貫徹總書記關于文化遺産的重要論述,很有價值意義。

宋婷娟簡要介紹了我省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記錄事情情況。她希望年輕人能夠致力傳播推廣非遺,爭做非遺守護人,讓非遺在新時代繼續煥發新活力色泽。

活動現場,展映了優秀非遺綜述片《苗族銀飾鍛制技藝——麻茂庭》。觀影後,黨員同志們圍繞“體驗文化遺産與樹立文化自信”主題發言。

胡敏是湖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記錄事情項目的負責人,她向現場師生介紹了代表性傳承人記錄事情中的收獲和心得。

陳秋偉教授說,在以往紙媒體時代,非遺重“物”,著重于技法的學習和作品的展示;而今融媒體的時代,非遺研究和科普事情聚焦在“人”,將匠人連貫的動作,技藝所處的生活的環境連貫而充实地表達出來,這將是未來書籍出书的趨勢。

孫舜堯教授爲非遺保護總結了數字化、本土化、生活化與國際化個偏向。他指出,非遺是民族自信自強的焦点載體,要注重在産品、設計影像創作中,講非遗故事、傳播工匠精神、傳承文化。

陳劍教授向與會黨員展示了在十余年田野视察和教學科研事情中收集整理的苗族手工锻制银饰作品实物,也展示了苗族银饰锻制武艺傳承人质朴而豐富的精神世界,拉近黨員师生与非遗距離。

此次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聚焦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科特點出發促進黨建与教學科研事情相融合,注重專業領域的師生互動,是黨支部組織生活“活”起來的一次生動實踐



關閉 打印責任編輯:龐愛卿

友情鏈接